工業(yè)化、科技發(fā)展和民主政治都離不開現代化所需要的人,如果忽視人的教育水準、心理特征能否跟得上時代步伐的問題,即使從發(fā)達國家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民主制度,甚至教育課程,也無法在發(fā)展中國家結出碩果。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缺乏能夠賦予先進制度的生命力的廣泛的現代心理基礎,如果掌握和 運用先進制度的人本身在心理、思想態(tài)度和行為上還沒有經歷一場向現代化的轉變,失敗和畸形的發(fā)展就是不可避免的。參與性、獨立性和向一切經驗開放,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必要前提,而這一切取決于教育本身的現代化,基礎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必須在大多數國民都對封建制度引起懷疑并提出挑戰(zhàn),亦即形成一定的社會基礎的情況下,才能促使社會轉化和新制度的建立。而這只有教育才能辦到。只有教育才能使民眾理解現代化的必要,掌握現代化所需的技能,才能使民眾成為民主社會的建設者。在現代化進程加快的今天,人類因城市化、人口流動和大眾傳播的復雜性而有種種的反應并付出一定的代價,必須具有一定的精神或心態(tài)才能適應,如樂于接受新事物、關注地區(qū)和國家的公共事務、能理解不同的信息和觀點并作出相應的判斷,有能力從一個部門轉 到另一個部門工作、從一個地方轉到另一個地方生活并很好地適應,缺乏這些就會使人 產生困惑甚至迷失人生方向。國際組織和跨國體系對經濟、政治和文化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使現代化的進程處于更為激烈和復雜的背景之中,教育現代化的程度更是成為國家現代化的主要標志。
教育現代化是與社會現代化相適應的教育思想、內容和體制的變化,表現為教育規(guī)?!〉臄U大、教育思想和價值觀的現代化、教育內容的科學化等等,集中表現為教育的普及和民主化。
教育的發(fā)展與現代化的發(fā)展之間并非對應的關系,這不僅是各國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快慢程度造成的,也是與不同文化對教育社會作用的認識相聯系的。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