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閣下訪問金火炬校園文化建設公司官網(wǎng),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中小學專題網(wǎng)站|加入收藏|聯(lián)系我們|在線咨詢大學文化的發(fā)育和形成,主要是向西方學習的產(chǎn)物,大致是清末民初學習日本,“五四”之后學習美國,20世紀50年代后學習前蘇聯(lián)。雖然中國大學的歷史剛剛百余年,但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說到中國的大學文化,必然要談到蔡元培和梅貽琦這兩位中國大學文化的奠基人。蔡元培以著名學者、北大校長、民國教育總長的身份探求了中國大學的理想,提出并踐行了兼容并蓄,學術(shù)獨立、思想自由以及教授治校等重要理念,這些思想奠定了中國大學文化發(fā)展的基礎,并成為中國現(xiàn)代大學文化的主流。這種文化訴求在1929年陳寅恪為王國維墓碑所寫的銘文中表述得淋漓盡致。他寫到:“唯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而著名學者、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則在倡導學術(shù)自由,堅持教授治校的同時,提出了通識教育的概念。他認為,“社會所需者,通才為大,專家次之”,“通識為本,專識為末”。①他還提出:“工科教育于適度 之外,要取得充分的社會化與人文化,我認為是工業(yè)化問 最核心的一個問題。”這些思想雖產(chǎn)生于上個世紀40年代,讀來,尤覺得深邃,更覺得大師之大。
|
|
|
|
|
|
|
|
|
|
|